【土地資源】永豐縣位于江西省中部、吉泰盆地東沿,北部多丘陵,南部多山地,中間多平原。地勢東南高、西北低,由東南逐漸傾向西北,四面環山,中間低平。兩頭寬,中間窄,呈彎曲型啞鈴狀。境內地貌錯綜復雜,類型多樣,東南面山峰林立、連綿不斷,以境東靈華山為縣內最高峰,海拔1455米。恩江河由東向西在八江鄉境內注入烏江水系,構成全縣地勢最低地段。
永豐縣縣內土壤類型多樣,可分為水稻土、潮土、紫色土、炭質土、紅壤、山地黃壤、山地黃棕壤等7個土類。其中水稻土是分布最廣的耕作土壤,占耕地面積的96.34%;潮土是最主要的旱作土壤;紅壤是典型的地帶性土壤,面積最大。全縣土地資源適宜性廣,優質土地較多,自然生產潛力較高。土地資源障礙性因素也不少,夏季的洪澇、干旱,冬季的寒潮,局部貧瘠土壤較大程度上也制約了土地生產力的提高。
全縣土地總面積271041.47公頃。其中,濕地54.58公頃,占土地總面積的0.02%;耕地39732.12公頃,占土地總面積的14.66%;園地4814.56公頃,占土地總面積的1.78%;林地199031.55公頃,占土地總面積的73.43%;草地666.38公頃,占土地總面積的0.25%;城鎮村及工礦用地9558.58公頃,占土地總面積的3.53%;交通運輸用地2230.37公頃,占土地總面積的0.82%;水域及水工建筑用地9935.91公頃,占土地總面積的3.66%;其他用地5017.42公頃,占土地總面積的1.85%。
【礦產資源】永豐縣位于江西中部,縣內地質構造復雜,巖漿活動頻繁,沉積作用和變質作用強烈,成礦條件較有利。由于成礦地質條件受地質構造的控制,礦種的分布展現了明顯的分帶性。縣內北部以沉積風化淋濾型礦產為主,如磁鐵礦、錫、銅等;南部以內生熱液型礦產為主,如鉛鋅、鎢、金、銀等;中部則以沉積型礦產為主,如石灰巖、大理石、煤等。
截至2022年,全縣已發現礦種34個,礦床、礦點、礦化點共116處。其中已探明儲量的礦產主要有:煤,已探明儲量919.93萬噸,遠景儲量1500萬噸;石灰巖,分布40平方千米,遠景儲量達104億噸;螢石,保有儲量722萬噸,遠景儲量1500萬噸;白云巖,探明儲量2936萬噸,遠景儲量1億萬噸;鎢,探明金屬儲量3875噸;砂金,探明儲量60千克,遠景儲量500千克;巖金,探明遠景儲量1.06噸;銀,探明遠景儲量17噸;鐵礦,探明儲量600萬噸;滑石,探明儲量500萬噸,遠景儲量1000萬噸;稀土,探明C+D級儲量680噸;礦泉水,探明日最大涌水量140立方米;石英,探明儲量20萬噸,遠景儲量達100萬噸以上;大理石,探明儲量4115.76萬立方米,遠景儲量達2億立方米以上。其中,石灰巖、螢石和大理石等礦產資源儲量豐富、分布相對集中,利于規模開采,為永豐縣優勢礦產資源。
(縣自然資源局)
【野生動物資源】永豐縣境內有野生動物55科117種,其中獸類14科34種,鳥類28科58種,爬行類6科15種,兩棲類7科10種。(屬國家級保護的有17種,屬省級保護的有25種。主要集中在水漿省級自然保護區)。
獸類:主要有獐、野鹿、水鹿、野豬、果子貍、黃鼠狼、松鼠、穿山甲、野兔、等。
鳥類:主要有麻雀、喜鵲、杜鵑(又叫布谷、子規)、啄木鳥、貓頭鷹、蒼鷹、雉(俗稱野雞)、竹雞、斑鳩、鷓鴣、燕子、鴛鴦、白鶴、白鷺、田鸛、鴝鵒(俗稱八哥)、池鷺等。
爬行類:常見的有眼鏡蛇、金環蛇、銀環蛇、青竹蛇、白花蛇、菜花蛇、烏梢、水蛇、蝮蛇、蟒蛇、赤鏈蛇、王錦蛇、四腳蛇、壁虎等。
兩棲類:有烏龜、鱉(俗稱腳魚、團魚)、青蛙、雨蛙、沼蛙、樹蛙、蟾蜍等。
昆蟲類:常見的有螞蟻、蜻蜓、螳螂、蟋蟀、蝴蝶、蟬、螢火蟲、天牛、蟑螂等。
【野生植物資源】據1989年10月縣林業局編纂出版的《江西永豐植物圖鑒》記載,境內野生植物共有228科、799屬、1418種(其中木本616種,草本802種)。
珍稀樹種:境內僅49種,全縣分布局限,種群數量較少。主要有鐘萼木(俗稱伯樂樹)、香果樹、銀杏、羅漢松、稀花樟、沉水樟、黃樟、山牡荊、黃山松、粗榧、三尖杉、玉蘭、南方紅豆杉、紅楠、華東楠、重陽木、閩楠樹、黃連木、女貞樹、深山含笑、紫薇等。
古木名樹:據2005年5月縣綠化辦編印的《永豐縣古樹名木統計名錄》記載,縣內現存的古木名樹生長在62處,有25種,556株,其中一級86株,二級146株,三級324株。主要有銀杏、杉木、南方紅豆杉、馬尾松、皂莢樹、山牡荊、繼木、黃連木、女貞樹、重陽木、大葉白臘樹、樟樹、閩楠、楓樹、楓楊、樸樹、冬青、小葉櫟、楓樟槐三體樹、黃檀木、蘇鐵、含笑等。其中有唐宋時代的樟樹,宋明時代的銀杏,全省罕見的黃連木、山牡荊、鐘萼木等大樹。樹齡400年以上的古樟林20余處,其中陶唐鄉的古樟林有5.33公頃,相傳為明代所植。杉木胸徑在一米以上的古杉有7株,是江西省保存古杉最多的縣。
藥用植物:縣內藥用植物約173科,487種。常用的主要有茯苓、靈芝、卷柏、節節草、鵝掌楸、凹葉厚樸、黃姜、威靈仙、芍藥、草珊瑚、虎耳草、馬齒莧、金錢草、使君子、木槿、野山楂、金櫻子、杜仲、胡桃、五加、川芎、前胡、枸杞、馬蹄金、半枝蓮、甘露子、蘆薈、天門冬、百合、鴨舌草、石蒜、天麻、白術、麥冬、七葉一枝花、葛根、魚腥草、連翹、蒲公英、八角蓮等。
野生果樹:主要有楊梅、獼猴桃、山楂(亦名紅果,俗稱毛楂子)、茅栗、甜櫧、苦櫧、羅木石楠(亦稱鑿樹)、金勾栲(又稱紅勾、大刺考)、胡頹子(又稱盧都子、羊奶子)、四照花(又稱山荔枝)、烏飯樹(又稱烏米飯、黑米飯)、野木瓜(俗稱牛卵子)、茅莓、豆梨、沙梨、米飯花、三葉木通等。
花卉:境內花卉品種較多。主要有荷花(又稱蓮花、水芙蓉)、牡丹(俗稱木芍藥)、桂花、蘇鐵(又稱鐵樹、鳳尾蕉)、蘭花、臘梅(又稱臘木、黃梅花、香梅)、曇花(又稱月下美人、瓊花)、夜來香(又稱夜香花)、金銀花、菊花、杜鵑(又稱映山紅)、茉莉、薔薇、玫瑰、月季(又稱月月紅)、茶花、秋海棠、鳳仙、仙人掌、美人蕉、水仙花、芭蕉、雞冠花、翦春羅、紫薇、木槿、瑞香、胭脂、木蓮、芙蓉、葵花、石榴、百合、芍藥、梔子、紫荊、玉蘭、夾竹桃、紫羅蘭、虞美人、君子蘭、櫻花、碧桃、劍麻、牽牛花、金絲桃等。
竹類:主要分布于中村、上溪、龍岡、石馬、潭頭、三坊、沙溪等鄉鎮。主要品種有實心竹、紫竹、人面竹、闊葉箬竹、剛竹、毛竹、苦竹、慈竹、淡竹。
食用植物:縣境內可供食用的野生植物多為野果、野菜。野果主要有山楂、金櫻子、山莓、茅莓、楊梅、懸鉤子、獼猴桃、烏飯子、米飯花、苦櫧、甜櫧、茅栗、橡子等。野菜主要有雞眼草、草木樨、梨蒿、小蒜、野莧菜、水芹菜。此外,尚有水生植物菱、芡實和菌類藻生物石木耳、地木耳、茅草菇、霉菇等。
(縣林業局)